本网讯(通讯 吴蓓)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如何上好一堂课呢?很荣幸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同行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教15年,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对于刚上课的青年教师而言,在备课的过程中,常常剥离教学大纲直接把教材当做教学内容去讲解。其实,教材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对于大部分课程而言,完全契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少之又少。因此,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内容,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和重构,如果剥离了教材,青年教师容易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不准,对于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握,无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地图,而仅仅只是知识的堆积。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统领性的指导文件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钻研大纲,才能在每堂课上贯彻落实教学要求和指导思想,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以达到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实现各部分内容1+1>2的效果。
教学内容虽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但仍需吃透教材,在推荐教材的基础上,要多借鉴对比同类教材的内容的重构与拓展,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必须关注学科前沿,对知识的层层递进,知识的网状关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去对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从而准确地把握本堂课的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本堂课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哪种能力,以及要达到什么程度。
二、精心设计PPT和板书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知识60%来源于视觉。因此,精心设计PPT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理工科的课程通常晦涩难懂的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直接用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纯静态PPT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还要对PPT进行精心的制作与优化。这里的制作与优化并不是说一定要加入绚丽的图片或者视频,比如软件设计是有流程的,我们可以将软件设计流程制作成动态的展示;比如数据库这门课中数据表常见的数据操作有插入和删除,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制作成动画,再比如,我们可以将PPT页面进行分区制作等等。
PPT的方便快捷,使得板书被边缘化,但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与课堂教学效果密不可分。板书显示课堂的层次和结构,是教学内容的导读图。可以帮助学生提炼重难点,构建知识脉络,辅助PPT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使用二者,发挥各自优势。
三、用心设计问题,和学生有效互动
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每次备课我都会精心准备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离散的,而是相关联的,递进式的。提过提问,并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层层抽丝剥茧,吸引学生反复地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思考、讨论和反思,从而牢固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另外,和学生互动我认为要脱离教材,脱离PPT,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地互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你互动。当然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彻底摆脱知识外化的现象。
四、顺其自然,隐性教育育人细无声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不用占用太多时间,最后两分钟即可,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责任使命感,顺其自然,隐形教育,育人无声。不能硬塞,要让人感觉顺其自然,也让人深刻感受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
五、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思考和提炼,经常梳理自己在教学中到底能够传授给学生哪些精华。要把不好吃但有营养的东西变成既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要把复杂难懂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富有意思的授课内容。
通过学生课堂互动的表现、讨论、课后作业等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通复盘课堂横向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合理,纵向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失误点,发展点,疑惑点,在下次课上扬长避短,持续改进。
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都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鸦雀无声的课堂不见得是水课,热闹非凡的课堂也不见得就是金课。一堂好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去准备和展现。以上几点只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悟,如果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同行们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