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谢丽)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创新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实践能力的背景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系于9月25日下午开展了一场以“赛教融合,项目引领”为主题的赛教融合课程项目化探讨教研活动。本次会议由计算机系主任刘艳精心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参会,督导赵新泉主任进行旁听,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竞赛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伊始,计算机系主任刘艳向所有教师分享了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的最新84项赛事,鼓励教师们选择自己擅长领域的赛项,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并针对计算机系历年参与较多的竞赛传智杯和蓝桥杯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赛教融合,项目引领”。
随后老师们开始进行赛教融合课程项目化探讨。
邵玉祥老师首先发言,根据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项目时间经验,他认为,要做到赛教融合,应做到如下几点:1、课程群组建设。每位教师所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应将同一领域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打磨,教师提升的同时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同时竞赛项目的指导可以合理利用课程组资源。2、课程体系建设。邵老师以Python课程举例进行课程体系规划,从基础阶段,让学生掌握Python的基础知识,具备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到进阶阶段,能够运用Python进行较为复杂的项目开发;再到应用实践阶段,能够分析行业内的典型项目案例,进行综合项目实战;最后到拓展阶段,能够了解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3、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以课程组为单位,注重教材结构的合理性与系统性。邵老师的分享为在座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王先水老师指出,以传智杯和蓝桥杯的算法赛项为例,指导老师应授课C语言、JAVA语言、数据结构课程,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就能得到较好的指导。同时指出Web赛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项目式教学为主,从搭建开发环境、编写代码、解决问题中逐步提升自己。
杨怡光老师指出,项目式教学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来构建项目框架、设计算法、分析数据结构等。学生需要清晰地理解问题,并通过逻辑推导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学生做项目过程中应勇于创新。这样,在竞赛过程中,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张锦春老师则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应三方协同,管理者给予帮助,教师持续指导付出,学生才能更好的获奖。张锦春老师提出,以算法类竞赛为例,指导老师应发挥作用,持续指导和监督。可以以课程组为单位,搭建不同难易程度的题库网站让学生进行实操,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总体水平逐步提高。
督导赵新泉主任就几位老师的发言提出了表扬,同时对所有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关注学生教学评教。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工作,关注学生对自己教学评价。2、教室卫生。教师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提醒学生维护好学习环境,提醒学生注重教室卫生。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纷纷发言,就赛教融合课程项目化的具体实施细节、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最后,系主任刘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计算机系未来的赛教融合课程项目化工作提出了展望。她表示,各位老师提出的想法我们应付诸行动,为了更好地配合各项大赛的进行,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