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第二期“重走红色之路”主题教育活动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3-11-09 20:00

  本网讯(通讯员 左晋儒 田宇轩)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119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开展“重走红色之路”主题教育活动。

 

  青年学子和老师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进入中山舰博物馆,在博物馆依次参观中山舰的复原舰体、打捞的文物、文献资料等,深入了解了  孙中山和中山舰所经历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中山舰服役26年,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历史见证物,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精神写照。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造。1912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226月孙中山先生登临该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24日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被日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它所经历的曲折航程和创立的不朽功绩,在军事研究方面的价值弥足珍贵。中山舰的传奇经历,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丰功伟绩;中山舰斑驳的伤痕,展现了抗日英烈为国捐躯,铁血悲歌的革命精神。

  在复原后的中山舰上,可以看到当年历经风雨的驾驶舱、甲板、火炮等。舰体右前甲板上日本炸弹留下的直径约一米的弹洞,无比震慑。 在文物陈列室,大家参观了从中山舰打捞出水的各类文物,包括生活用品、武器装备、舰体设施等。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与空间的深厚积淀,每一件文物后面都有一段故事,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山舰曾经的历史。

  参观后来到了中山舰遇难者纪念碑,纪念碑由纪念碑由25根石柱组成,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烈士,25指南天的雕塑柱,象征英勇迎战日本飞机,不幸阵亡的25名中山舰战士。在遇难者纪念碑下,面向纪念碑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现出广大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与决心。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遇难者衣冠冢,全体师生静默一分钟,对二十五位烈士表示哀悼与追思。

 

  回望这艘近百年历史的军舰,它见证了历史的起起落落,矗立在此的中山舰像世人诉说这中国近代海防和革命抗战历程中山舰经历的苦难。定格在舰体上的伤痕展现的正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此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重走红色之路主题教育活动让机智学子们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我院将把抗战、革命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开展更多的党建引领活动,让广大师生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1 11:01:26